《底層邏輯》讀後分享:教你看透事物的本質作者: Jyun / 好書分享 / 發佈留言 (2023/05/17) 你是否常常覺得做事沒有系統性,不知道怎麼有效的解決問題?你是否想要擁有更多元的觀點?你是否在創業上出現了瓶頸?如果是,那這本書肯定能幫到你。 本書分為五個章節:「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」、「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」、「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」、「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」、「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」。 內容涉及經濟學、心理學等,某些內容可能會讓人覺得偏硬,需要多讀幾遍,不過作者 (潤米諮詢創始人「劉潤」) 舉了很多例子,幫助我們理解,也算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書。 我將從這五個章節中,選出其中四個我覺得有趣的小主題並融入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。 那我們就,開始囉! 目錄 1. 人生的三種智慧:博弈、定力、選擇 2. 如何防止「注射式洗腦」? 3. 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、平等交換 4. 理解 What、Why、How 才能知行合一 5. 總結 人生的三種智慧:博弈、定力、選擇 作者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在於是否擁有智慧,以及擁有什麼層次的智慧。 他將智慧分成三層:博弈、定力、選擇。 首先是最外層的博弈的智慧。我們常說,人生如戰場,有人就有競爭,有競爭,就有博弈。 那該如何博弈呢?需要做好兩件事,一是心態,二是策略。 什麼樣的心態呢?共贏和感激。 作者認為當我們在跟外界進行物質交換,也就是合作時,應該要是「雙贏」的狀態。畢盡,沒有人願意簽下不平等條約,如果有,我想那不是被逼的,就是出自於愛。 當你能達成雙贏的狀態,就能為這世界創造更大的價值。 那我們要感激什麼?感激那些願意在你最艱難的時刻幫助你的人。為什麼?因為這樣可以很好的去擴大你的人脈,他們能幫助你挺過更多難關,你也自然就不怕博弈了。 什麼樣策略呢?「一報還一報」、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。 為什麼是這樣的策略?作者說,在博弈論電腦類比實驗中,重複對方上一次的動作最終得分最高,也就是說,重複對方的動作是最好的「生存策略」。(波特,你竟敢用我的魔法對付我?) 這也代表說我們不能總是當個老好人,我們的善良應該要帶點「鋒芒」。 再來是定力的智慧,這在現今的世界中很難達成,因為身旁的誘惑太多了,尤其是金錢,「有錢能使鬼推磨。」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,我們常為了金錢做自己不喜歡的事,使它阻礙我們追求人生的目標、信念。 就像我曾聽一位喜劇演員 (Jimmy O. Yang) 說過的:「Everyone does what they hate for money and use the money to do what they love.」雖然他是一位喜劇演員,但我很確定他不是在開玩笑。若沒有發現這件事的人,或許一輩子都會活在這個資本主義的陰謀裡。 影片連結:https://youtu.be/lbicNSnF7e0 因此作者認為在 35 歲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錢,成長了多少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收入。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麼?學習什麼?收穫什麼?它們才是你的目標。這些話對於即將出社會的我來說值得深思。 所以這跟定力有什麼關係?當你有目標,並且關注「長期價值」,保持定力不被短期的利益誘惑時,你能更有機會去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。總之,放遠點看。 最後是選擇的智慧。我們人生常常會遇到各種選擇,但是我們常常不知道如何選擇,甚至不知道我們有選擇的權利。 作者舉了一個有名的例子是維克多.弗蘭克爾 (Viktor Frankl) 的故事,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送進奧斯威辛集中營,看著身旁的人不斷地受苦、被殺害,但他還是高貴地面對苦難,想辦法活下去,因為,他知道自己有選擇的權利,人在一無所有時也擁有的自由,就是選擇面對事物的態度。後來蘇聯軍隊攻克奧斯威辛集中營,維克多重獲了自由,並寫下了那本著名的書-《活出意義來》。 圖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odeopNXzGNk 學會選擇,常常就是學會放棄。選擇有時比努力重要,但是放棄有時比選擇更重要。所以我們應該勇敢選擇,然後享受好處,承擔壞處。 這三層智慧連結起來就是:「選擇做某件事情,憑藉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,然後和這個世界重複博弈。」 如何防止「注射式洗腦」? 在講解注射式洗腦前,先問大家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減肥不能吃澱粉?」請簡單想一下可能的答案後再往下看。 圖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qZ6uvJHLHFc 答案是:「減肥可以吃澱粉。」因為澱粉並不是造成你肥胖的主因,總熱量攝取過多 (超過TDEE) 才是肥胖的主因。所以減肥是可以吃澱粉的,只要控制量就行。 等等,先不要激動,你可能覺得我在搞你,但你是否一度相信了「減肥不能吃澱粉」這個觀點? 「為什麼 + 觀點?」其實就是注射式洗腦的模式。 「為什麼」,是「黃金三問」 (What、Why、How) 裡最有力量、最有可能觸及靈魂的問題,但也是最危險的問題。 「為什麼」這三個字的強大之處,在於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去尋找這個觀點的原因上。 但觀點不見得是正確的客觀事實,所以有些狡猾的人就會用這樣的方式帶動風向、洗腦他人,這也是許多迷思產生的原因。 圖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r8q16QN40Xg 注射式洗腦也可能會不小心作用到自己身上,讓自己無法解決問題。 「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無法成功?」 你是否有想過努力不一定代表成功嗎?你是否想過重點不在努力,而是選擇正確的方向嗎?你是否對成功有個明確的定義? 所以下次當我們聽到「為什麼」,或我們自己說出「為什麼」時,不妨注意一下後面所接的觀點是否真的正確。 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、平等交換 擁有好的人脈是再好不過的事了,但是怎麼獲得人脈呢? 許多人為了擴大人脈,而去討好別人,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,這是單方面的付出,是不對等的。好的人際關係應該要是雙方都有提供價值,大家都處於對等狀態的。 因此,人脈的廣度,就建立在你能貢獻多少價值,你可以幫到哪些人。當你發現自己交不太到什麼朋友,或者朋友圈總是沒有擴大時,這代表你可能要提升自己的能力,讓更多優秀的人看到你的價值。 圖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Czx6AVdyfNI 當你提升自己後,身旁優秀的人自然就會朝你而來,你並不需要刻意的去交朋友也能擴展人脈,因為他們知道,你對他們有幫助。 講得更直接一點就是,什麼樣的人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,這是一種物以類聚的概念。 理解 What、Why、How 才能知行合一 我們描述一件事情有三個角度:What (是什麼)、Why (為什麼)、How (怎麼做)。 但我們常在表達時搞錯這三個詞的用法,形成雞同鴨講的情況。像是問:「你怎麼讀書才考高分的?」你如果回答:「因為我喜歡讀書。」那就根本沒回答到問題,因為我問的是讀書的方法 (How),但你回答的是讀書的原因 (Why)。 這看似簡單的道理,我們還是有可能混淆,像是因為緊張沒有留意到,或是沒抓到問題的重點而亂回答等,這些都是有可能的。 因此,當我們在回答別人的問題,或者問別人問題時,不妨可以多留意,你要回答、詢問別人黃金三問 (What、Why、How) 中的哪一個。 那黃金三問跟知行合一有什麼關係呢? 「道理我都懂,但是我的手跟腦就是不肯動。」這可能是許多人的煩惱之一。那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你可能只知道道理 (What),但你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(Why),也不知道怎麼去實現道理 (How)。 圖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MfBnqUOz_qY 這時將黃金三問並用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。 不只在學習道理上,當你想要達成目標或養成一個新習慣時也是。 舉個例子,假設「你想要減肥。」(What),然後我就開始去執行這件事情,開始節食、只吃水煮食物,甚至去買減肥藥、代餐、催吐等,到後來你發現,好痛苦,想放棄,就又胖回來了,甚至比以前胖。 為什麼這樣做會失敗?因為你並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減肥 (Why),你也不知道正確的減肥方法 (How)。 所以當我們想要完成 What 時,必須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 Why 在背後提供動力,然後用具體明確的 How 引導前進。 總結 這本書其實還有蠻多有趣的觀點值得分享,不過礙於篇幅我就不說了,因為我希望我的文章是輕鬆、不會很花時間閱讀但又有一些內容的。 關於本書的第五章:「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。」比較著重在講解公司的經營策略還有一些經濟學的概念,這個章節的主題我沒有介紹到,就交給有興趣的人去購買這本書來看囉。 我閱讀完這本書後確實感覺思緒變得更清晰,看事物的角度也變得更多元、透徹,知道關鍵有可能在哪裡,思考和表達也變得更有邏輯等。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篇閱讀心得的感想是什麼?歡迎你們在留言區分享、指正,或者寫下你讀完這本書的心得。有問題也可以私訊我的Facebook 或 Instagram。謝謝大家,我們下次見!